校內(nèi)新聞
一場富有“生長感”的家長會
時間:2019-05-14 10:50 作者:唐麗霞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記合肥七中高一年級期中家長會
何為生長感?通過教學,受教者獲得了新知,提升了技能,掌握了某種方法,生成了情感和態(tài)度價值觀,這就是有生長感的。一節(jié)好的課堂呈現(xiàn)方式可能是不同的,但有一個共同點是應該讓受教者有生長感。
5月10日下午,合肥七中問學書院的教學樓內(nèi)高一級部為近1500名家長呈現(xiàn)了一堂堂讓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與實踐指導富有“生長感”的期中家長會。
會議的第一階段,教務處分管高一級部的唐麗霞副主任代表級部做了發(fā)言,她的講話分為三部分,她首先梳理了級部開學以來的八項常規(guī)、特色的教育教學工作,向各位家長做了匯報,并對每項工作的用意做了解釋,對工作的實際效果做了總結與梳理。同時,她還對級部未來的工作做了簡要的介紹。
接著,唐主任就如何看待期中考試成績引導各位家長做理性的思考,她指出,對于成績有退步或起伏的孩子,不能一味的抱怨與指責,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分析如下問題:⑴成績變化是態(tài)度問題、功夫問題,還是方法問題?⑵心思,有沒有全放在學習上?⑶課堂上有沒有全身心投入?⑷晚自習有沒有全身心投入?⑸學習時間有沒有抓緊?還有哪些寶貴的學習時間浪費了,沒有用上?⑹遇到不懂的問題有沒有去及時問同學、問老師?⑺有沒有課堂筆記?記了有沒有經(jīng)常去看、去用?⑻作業(yè)有沒有獨立完成?有沒有限時完成?有沒有規(guī)范完成?⑼錯題有沒有及時訂正?訂正了有沒有定期去鞏固,去反思?⑽每門學科有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沒有掌握學科相應的學習方法?如果成績不理想,有沒有就方法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唐主任告訴各位家長,只有理清了上述問題,才能真正找到孩子成績不理想的癥結,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對癥下藥。
最后,唐主任就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安全教育、電子產(chǎn)品使用、適時適地適度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等方面與家長達成了共識。
會議的第二階段,班主任和授課老師分別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班主任們用平日積累的素材制成相冊和微視頻通過電子班牌展示了學生在校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研學旅行時的探究與合作、高三成人儀式上的感動、運動場上的暢快淋漓、聽力訓練時的專注、早讀課上的書聲瑯瑯、晚自習時的冥思苦想、師生相處的默契和諧……讓家長們深深體會到學校教育對每個孩子終身發(fā)展的用心與關注。
班主任主題家長會課件切入點和表達形式雖有所不同,但都表達了共同的主題——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應著力在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上,花再大的力氣也不為過。在此基礎上,班主任們分析了本次期中考試的相關情況,要求各位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打下扎實基礎。
授課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更讓家長感覺到學習學科知識并不是件很難的事情,任何學習都要關注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多角度落實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家長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分數(shù)上,不要事事包辦,剝奪孩子提高能力的權利和機會。
家長會結束后,很多家長都不愿離開,有的圍在班主任身邊,向班主任請教家庭教育、親子交流的策略與技巧;有的家長相互交流,商量著如何巧借著會上老師傳授的方法與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共同分析得失……家長們紛紛感到這樣的家長會太有價值了,級部領導、班主任、授課老師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家長們還有機會聽聽其他家長的心聲,對比了解其他家庭遇到同樣問題的處理思路,學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理家庭教育矛盾和親子關系經(jīng)驗,讓家長們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生長感”,成為家長學習、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加強家校協(xié)作的有效途徑。
- 上一篇 : 不馳于空想 不騖于虛聲
- 下一篇 : 有一種崗位叫“生活輔導老師”